刘金玉1999年参加工作,从教23年,主讲过近十门体育类相关课程。她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以体育人,尽己所能地给予学生指点和托举,让他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
王英霞从1992年7月来长春大学任教,至今已整整30年。30年,她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过《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等课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从教30年中王英霞不断追寻和进取,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奉献。
姜巧从成为“长大人”那一刻起,心中就一直秉持着一份坚定的信念:做一颗点燃学生热爱与智慧的火种,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自主性,全力以赴助力学生成长。
史勇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视障学生为中心,秉承让残障学子成长成才的理念,把对他们的赤诚和关爱,深深融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
周秀华2004年到长春大学工作,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她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志向“要做能为学生打开窗的老师!”打开窗户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让学生们看到未知世界的风景。这些年,她一直以此为信念在教学一线不断努力探索着。
清风寄感念,桃李映婵娟。中秋节与教师节相遇,感恩与团圆并重。回望这一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教职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用言传身教铸魂育人,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创新服务国家社会,展现了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
季宇即将迎来她在长春大学的第7个教师节。从学生到教师,从青涩到成熟,几年间,她对“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不断思考、摸索和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多元育人、综合发展的教学认知,并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和学生一道成长。
李未2006年加入长春大学,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过十余门课程,对教学的全情投入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她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李未坚持“新工科”教学思路,实践育人,德育为先。她以身示范,用自身行为影响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助力他们成长成才,用热爱与执着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激励广大教师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学校印发通知,部署做好庆祝2022年教师节有关工作。
日前,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结果公布。我校园林学院学生张起鸣、李响在学院教师韩冰、高巍指导下完成的参赛作品《画堂南畔,一览拙政》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这是该团队获得省赛一等奖后再为学校赢得的荣誉。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3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9月4日0-24时,长春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6例,均为隔离管控期间通过主动筛查发现。
近日,2024年“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公布,我校18支研究生参赛队伍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国内外521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247支队伍参赛。....
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魏长宝一行来校调研,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史守林陪同调研,学校党委副书记巩英春出席会议。巩英春对魏长宝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交流中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与发展内涵、学科布局。并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学术资源,不断提升教师学术能力,努力多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双方能进一步拓展学术合作空间,丰富学术合作内容,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11月15日下午,吉林省泽威经贸有限公司捐赠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仪式在我校举行。校医院院长岳利军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设备。AED被认为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院前急救设备。捐赠仪式现场,公司技术人员利用模拟人道具向与会人员演示了AED的使用方法。近期,校工会将与校医院联合开展教职工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以及AED使用普及工作,提高校园应急救治能力,切实增强校园健康安全保障水平。工会负责人、图书馆负责人参加捐赠仪式。....
近日,我校管理学院教师王绮带领的课题组制作的团课《乡村振兴正当时 青年建功势当先》成功被收录于吉林省高校团校团课资源库。《乡村振兴正当时 青年建功势当先》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团课教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东北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结合国内典型乡村振兴案例,为学生们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团课教育的协同推进,不断拓宽融合渠道,提升两者教育实效,....
在吉林长春,有这样一支特殊的乐队,演奏时不用乐谱、没有眼神交流,日常训练主要依靠成员之间的默契。“逐暗逐光”乐队由我校特殊教育学院视障学生组成。对于“逐暗逐光”乐队成员来说,在台上演奏的每一个音符、在幕后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意义非凡。他们热爱音乐,也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份热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中国新闻网对此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