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企业来到长大,八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要教出‘接地气’的学生。”吴修利从企业的磨砺中转身投入教育事业,以亲身经历为基石,为学生们铺就成长之路。以就业为导向,吴修利致力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他的课堂上,知识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来自于曾经实践与工作数年的经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企业案例被吴修利娓娓道出,不仅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清晰具象,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将技术工人的经验方法带到课堂,与学生探讨如何上升到理论高度;他聚焦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他们在面对就业求职的时候,一个能够节省掉企业培训成本的求职者更具竞争力。
如果把教育家精神落到课堂上,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参加工作25年的关丽红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她对此深有体会。从研究备课到课堂讲授,“怎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更好”,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化教学改革,她的努力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有目标的人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方向”,杨俊宝用实践诠释着这句话。杨俊宝本科毕业于我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现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同时担任研究生院第一党支部纪检委员。研究生期间,杨俊宝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2篇,参与吉林省科技厅和横向项目4项,并在求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荣获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称号。
徐凯,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曾获得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2次一等奖学金,5次单项奖学金,并荣获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和长春大学“校级优秀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文体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10项。
方舒,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长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奖、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南方赛区省级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级二等奖,2022年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省级一等奖,长春大学首届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竞赛优秀奖等荣誉。发表论文3篇;参加省级课题1项,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FPM)软件系统研发。荣获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称号。
王立铮,中共预备党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荣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2023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023年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公开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EI检索论文3篇,国际期刊论文4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项。
汪顺,行政学院202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吉林省优秀大学生、长春大学十佳大学生、校级优秀学生标兵、校级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获得“挑战杯”国家级银奖等各类竞赛奖项105项。曾在大学生记者团、行政学院公寓管理委员会工作,现在校模拟政协协会、行政学院学生会、长春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省级拔尖学生“至善”实验班担任职务。
陈成鑫,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学生,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日报21世纪报Teens校园记者,曾任外国语学院团委宣传部负责人。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9项,校级奖项20余项;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参与省级大创项目2项,获挑战杯省级奖项2项,公开发表英语报刊独作1篇,国家级中文期刊1篇,省级中文期刊论文1篇。荣获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长春大学2023年“团风杯”十佳大学生、长春大学2022年“团风”式大学生年度人物、省级“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杨光,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曾任校级社团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会负责人,院团委宣传部负责人,易班学生工作站负责人,集创实验室负责人。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三次精神文明奖学金,两次社会工作奖学金。在学科竞赛方面曾获得“海信杯”第三届吉林省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级二等奖等省级奖项5项,以及专业比赛校级、院级奖励20余项。获得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2022年“团风”式大学生年度人物“五星”志愿者、长春大学疫情防控最美“团风”志愿者、长春大学“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王璐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2022-2023学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获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在《世纪桥》2023年第6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吉林教育》2023年第1期以除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新时代青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力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5月20日上午,由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2025年吉林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留吉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学校体育训练馆举行。本次招聘会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政府副省长孙简一行来我校调研并指导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力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5月20日上午,由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2025年吉林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留吉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学校体育训练馆举行。本次招聘会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政府副省长孙简一行来我校调研并指导工作。....
5月20日上午,吉林省2025年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在我校召开。吉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宁宝忠,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唐洪丰,吉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副处长陈雷出席会议。会议就《关于做好吉林省高校2025年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各高校意见。各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结合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分享了就业困难生帮扶工作的进展与经验,并提出了目前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工作建议。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培训二部部长李季、....
5月18日,特殊教育学院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展“艺术连接梦想,助残共筑未来”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阳、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彦杰及两个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现场,视障学生以饱含深情的歌声诠释着对艺术的追求,不仅让“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在音符中共振,更生动诠释了“艺术无界、大爱有声”的深刻内涵。在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版画工作室,听障学生观看了版画从绘稿到印刷的全过程,在师生“....
5月18日,特殊教育学院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展“艺术连接梦想,助残共筑未来”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阳、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彦杰及两个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现场,视障学生以饱含深情的歌声诠释着对艺术的追求,不仅让“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在音符中共振,更生动诠释了“艺术无界、大爱有声”的深刻内涵。在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版画工作室,听障学生观看了版画从绘稿到印刷的全过程,在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