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首页 >> 正文


学校举办“青春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

“团风”青马工程培训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阅读量:

新闻来源:校团委 采写:辛晓龙 审稿:许敏 摄影:姚崑

 

12月1日下午,第九期“团风”青马工程培训班“青春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报告会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报告会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政府“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占仁作了题为《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与当代青年的成长道路》的报告。校长李志瑶、党委副书记魏秀云、纪委书记李廷吉、副校长刘多及第九期“团风”青马工程全体学员、团风学苑教师代表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魏秀云主持。

 

 

报告会上,王占仁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讲了哪些故事、具有哪些特点、得出哪些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通过8个故事和珍贵的图片资料分析了习近平在青年时具有的强烈使命感、优秀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踏实刻苦学习的个人特点,总结了习近平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青年,进而使当代青年得到了个人品质、成长规律、人民领袖的多角度人生启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极具时代性、鼓动性、指导性,为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知青岁月故事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指导帮助。

 

 

会后,广大青年学生备受感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当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人生指针,找准自身成长发展正确路径,做心灵上的智者、意志上的强者,坦然面对属于自己的充实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要不忘初心,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审核发布:党委宣传部
编辑:徐舒

最新动态
  • 学校举办纪念叶赛宁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

    11月25日至27日,学校联合叶赛宁国家博物馆与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举办纪念叶赛宁诞辰130周年文化活动暨《叶赛宁诗歌创作问题大讲堂》。叶赛宁国家博物馆馆长茹拉夫廖夫·维亚切斯拉夫·根纳基耶维奇、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校长博科夫·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校长韩业出席活动。25日上午,在活动开幕式上,茹拉夫廖夫·维亚切斯拉夫·根纳基耶维奇、博科夫·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韩业分别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叶赛宁诗歌所蕴含的文化深度与时代精神,....

  • 学校党校举办第39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

    根据《党校第39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工作方案》安排,11月19日—23日,学校党校举办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主题的第39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今年下半年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参加本期培训。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张献作开班动员讲话和结业讲话。开班仪式上,张献从强化理论武装、持续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发挥积极作用、持续强化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坚守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3个方面作了动员,....

  • 学校举办本科学生就业指导公开课

    11月26日,由吉林省教育电视台主办、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承办的“长春大学本科学生就业指导公开课”在团风报告厅举行,特邀职航计划双创服务中心创始人、中关村人才协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姚慧担任主讲嘉宾。姚慧以202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为切入点,表示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但结构性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通用就业能力提升模块,姚慧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与职场礼仪的核心要点。围绕工科、文科、理科等不同专业特点,....

  • 我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

    11月23日,由我校行政学院申报并牵头实施的2025年度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濠镜献策・澳门学子模拟政协提案实践行”圆满落幕。作为我校首次获批的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此次实践行创新融合国情教育、文化教育与学生创新活动,不仅为港澳台学生搭建了深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平台,更推动内地与港澳青年实现思想交融、文化互鉴,标志着我校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团风小报告厅模拟政协提案展示会上,....

  • 我校教师作为领衔博士与企业联合申报的4个吉林省博士创新站成功获批

    近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5年吉林省博士创新站申报认定结果,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赵剑、匡哲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杨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孙向阳,作为领衔博士及其团队联合企业申报的4个吉林省博士创新站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在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此次获批,是对我校科研实力与创新水平的充分肯定。学校将持续完善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