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参阅2015年第7期

阅读量:

 

理论学习参阅

 

2015年第7

 

长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5116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一)

【重要论述】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一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确保到二○二○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全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寓于“十三五”之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既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踩上了可靠、可信、可期的步伐,也让“十三五”规划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要靠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唯一道路。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与主线,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水平、巩固发展成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贯穿一切工作。我们决不能将创新仅仅理解为变换某种方式方法,以实现技术的变革和进步。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已然上升为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成为人们的生命状态、社会的风尚面貌。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指这样一种精神状态。 

面对充满挑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舍创新发展别无他途。当前,我们面临经济转型的划时代转折点,这在国内国外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加之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不创新观念、创新路径,只能被时代抛弃。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唯有抱着不破不立的创新决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政府的活力,进一步形成推动转型创新的合力和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基点,是发展的驱动,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我们要不断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全面的创新,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把握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学习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必须和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做到并行而不悖、相得而益彰。既保证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作用,又实现发展理念的“五位一体”和有机统一。如此,才能确保我们的创新是全面的创新,是务实的创新,是公正的创新,是绿色的创新。 

(《光明日报》评论员)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协调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二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全面小康,寄托着亿万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而新的发展理念,将引领人们朝着这一百年目标不断奋斗、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对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改革,就是要理顺现实中相互矛盾的一些关系,清除机制体制中不符合时代要求、不符合实践需要的一些障碍,疏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道路,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协调发展理念。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放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180多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无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协调发展的理念都显示出了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单纯以追求数量增长为导向,就容易忽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的起伏涨落,就难以体察人民群众真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果一味求快求多,就不得不透支资源、透支社会发展潜力。因此,“协调”的理念强调,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并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协调发展同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等几对重要关系。如何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作用,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维稳”到“维权”、从“刚性”到“柔性”的安全平稳转变,如何在户籍人口城镇化建设中“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系列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协调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协调推进,就是各项改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种措施有机配合。全面改革是推进现代化大业的“关键一招”,而协调的发展理念,则是全面深化改革顺利、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改革越向纵深发展,难度越大,越需要加强协调,综合配套,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许多矛盾和问题绕不开、躲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光明日报》评论员)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在生态建设方面,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发展的需要,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的新贡献。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表述,印证着中央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但遗留的问题也高度集中。放眼望去,今天的中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于生态问题的不满空前强烈。一段时间以来,水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雾霾”两字不断出现、PM2.5引发热议……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再耽搁,我们必须迈出更大步伐,同时也更要有耐心和定力。 

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生态问题不仅是直观感受到的河水变黑、空气变臭,更是人民群众对发展评价的变化。失去环境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得民心的无用功。因此,我们必须从基本民生和重要公共产品的深度上认识环保的必要性,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视野上看待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更新生态发展观。我们要认识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们今天节约资源,就是为未来的发展争取空间,我们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为未来保留持续向前的动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更新生态民生观。我们要认识到,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发展经济、提高GDP、促进就业虽然可以让民众有获得感,但这种获得感常常会在纵容污染、消极治污中被抵消。我们要明确,生态与发展不是对立的,发展不一定就有污染,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文明成果,就是一种发展成果的体现。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更新生态历史观。我们要清楚,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就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我们相信,只要依靠制度和法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立足当下,久久为功,中国的碧水蓝天绿色发展梦想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对全会《建议》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 

(《光明日报》评论员) 

 

以开放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的发展理念。开放,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关涉到构建中国发展的国际大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人民即将在“第一个一百年”实现的宏伟理想,也会在世界版图上愈加凸显出中国分量,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开放,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历史潮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诚然,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开放格局已经前所未有的扩大与深入。中国企业所到之处,股市往往随之波动;中国文化所到之处,遍地洒下汉语热的种子;中国领导人所到之处,处处伴随着全世界注视的目光。中国将和他的朋友们谱写出怎样的协奏曲?中国又将怎样和世界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自古以来就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开放的理念不断更新,开放的脚步也会不断跟进。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时至今日,中国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放的程度与层次,也会相应地调整。 

如果说,过去的开放更注重的是引进来,是接受世界政治经济的秩序,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身姿;那么随着国力的提升,今天的中国更多的是走出去,是参与建设政治经济的新秩序,是搭建国际合作的舞台。中国与周边国家一道,规划出了“一带一路”,形成了一条连接大陆、环绕大洋的“朋友圈”;中国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分布于各个大洲的57个国家参与进来,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上海自贸区建设不断提速加码,多地出台自贸区规划,中国的开放格局将迎来新一轮嬗变……种种开放的实践,让中国和世界的连通日益紧密,构筑成了坚实的命运共同体。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力的提升,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更高,目光也会更挑剔。有人以为,中国的壮大,会与一些国际秩序发生龃龉,在国际社会中会跌跌撞撞,甚至可能与其他大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这显然是对中国的历史不够了解,对中国的方向判断失误。近代中国饱尝辛酸,深切体会过强权的痛苦,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的未来,也必将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早已反复重申的承诺,也是被中国发展事实所验证的。“君子以义交”,公理与正义,团结与互惠,是中国开放的主旋律。 

饺子与汉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民币与美元,中国与世界,彼此越来越熟悉,联系越来越紧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在眼前,冲锋号已经吹响,开放的大门也会愈加敞亮。在这紧要的关头,中国必将继续拓宽开放的路径,加深开放的层次,拓展对外开放的崭新局面,结成共赢互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评论员)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五

 

在我们党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入决胜计划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跃提供了美好图景和现实路径。全会提出,这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原则,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依旧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也依旧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五中全会公报中,“发展”一词出现的频次高达90多次。五中全会不仅对“如何发展”这一命题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全局性的回答,而且还就“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一核心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基本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包容、公平和普惠。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与人民两者间关系的基调,再次重申了发展的常识,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党长期以来主张的“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等思想一脉相承,也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历史关键时刻的生动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共识的达成,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一大推进,这一共识在“十三五”期间的贯彻和落实,必将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 

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人民受益。没有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革则无意义,发展不可持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缺少了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再好的改革蓝图也无法实现。回眸“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民生的“彩蛋”无处不在。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提高至7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跑赢了GDP,累计又有5000余万人摘掉了贫困帽,3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过13亿、参保率95%以上,保障住房建设将超额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2亿户家庭通过光纤与世界相连……安居与乐业、健康与富足、安全与乐活,人民的朴素愿望在时间的见证下一步步得到实现。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阶段,共享发展任重道远。进一步释放民生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做大蛋糕、补齐短板、把底兜好、把网织密,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定力稳步推进、砥砺前行,在改革年轮中留下民生改善的深刻印记。 

全面小康,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建共享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身处发展洼地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不能被甩下,身处弱势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不能被落下,还有7000多万仍处贫穷困境的兄弟姐妹们也不能被丢下。在这趟开往下一个胜利与辉煌的列车出发前,必须保证每一位国民都安全搭乘上车。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辉煌,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接近“小康”这个全民族执着追求的梦想。再奋力拼搏五个春秋,我们将共同亲手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续写新的光荣与梦想打下坚实的前进基础。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唯有不辱使命,踏着时代节拍向着胜利奋勇前进。 

(《光明日报》评论员) 

 

 


编辑:白璐

最新动态
  • 学校召开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工作会暨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工作会

    12月9日,学校召开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工作会暨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工作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剑飞、副校长张洪杰出席会议。会上,教务处处长张晓颖详细解读了《2024年下半年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工作方案》《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加强考风考纪工作方案》,并对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工作作出明确部署。王剑飞强调,一是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各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要认真落实工作方案,明确主体责任,....

  • 我校毕业生朱昱昊荣获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转发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奖励委员会公布的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获奖人选名单,我校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020届毕业生朱昱昊荣获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近年来,学校积极宣传和推进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推荐毕业生参加基层选调生项目、西部计划项目、边疆地区专招项目、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

  • 学校举办第二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

    为进一步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规范意识和实践能力,12月3日,学校举办第二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决赛。竞赛由教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副校长孙大文出席竞赛。此次竞赛围绕实验室环境、水电、仪器设备等内容,分为“有问必答”“点兵点将”“互有灵犀”“兵贵神速”四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崔号烽荣获一等奖;文学院学生简桢妮荣获二等奖;....

  • 学校召开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为切实发挥学校学生代表大会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工作规范和队伍建设,激发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巩固共青团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12月7日,长春大学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剑飞、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萌、学校团委书记王建光,团委专兼职副书记,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出席大会开幕式。王剑飞在开幕式上讲话,从思想引领、....

  • 学校召开2024年新入职辅导员工作座谈会

    12月6日上午,学校召开2024年新入职辅导员工作座谈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剑飞出席会议。会上,30余名新入职辅导员和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情况,分享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感悟和收获,提出了当前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建议,并表示在未来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服务学生成长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王剑飞对本年度新入职辅导员工作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