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学校党委书记孙爱军主持会议,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校长李志瑶对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党委副书记童猛领学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进行了阐释。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交流分享了学习体会。
孙爱军结合学习内容,对全面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指出,要聚焦两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两会释放保持定力、开放合作的鲜明信号,彰显携手前行、共克时艰的中国担当,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并为世界发展注入信心、增添力量。目前,学校的“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全校各个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完成好编制工作,为学校“十四五”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爱军强调,要聚焦抓好落实,取得工作实效。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报告中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和“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部分分别提出了有关教育的重点工作。结合当前形势,学校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进一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采取针对性举措有效应对“疫后综合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同时我们也要做到未雨绸缪,既要考虑当前,更要兼顾长远,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防控工作中思想认识上的盲点、预案措施设计上的漏点、工作落实的弱点,将各项防控工作再梳理、再细化、再部署,树立底线思维。
二要持续抓好学生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说,“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创新高,达到874万,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不断线”和“持续”;6月4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可以看出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国家、省、市出台了一些促进就业工作措施。我们要统筹推进,不断线地、可持续地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指导服务。学校领导近期深入所联系的学院,对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下一步,还要继续跟进和督导,压紧压实责任,做好就业工作“百日冲刺”行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千方百计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同时还要尽学校一切力量充分为毕业生做好服务,要制定方案、细化流程、付诸情感,做到毕业生离校安全有序。
三要进一步强化过紧日子的意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中强调“要过紧日子,绝不允许搞形式主义。”所以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过紧日子思维,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用在学校的发展和惠及师生的各项工作中。各院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要用好手中的“一支笔”,严把审核关,将责任挺在前边,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财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因时因势加紧做好经费预算调整,统筹用好办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力保障学校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后勤部门要防范“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减排,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树立“高效作为”的服务保障意识,增强“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思想意识。全体师生把节约行为变成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俭办事,养成自觉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好习惯。
四要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硬件、软件的推进速度,分阶段、有步骤的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情况发布会上强调“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所以按照新常态的要求学校要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要深入研究整合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两种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深度融合,支持和鼓励教师持续开展线上教学方式探索,通过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示范课程起到引领作用,探索“线下、线上教学融合”的新模式。
五要突出特色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政府工作报告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要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为目标,扎实做好高水平残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突出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以学校“特色建设年”为契机,建设特色学院,积极培养高职人才,办好成人继续教育,大力发展培训等非学历项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详细规划了包括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七个子体系,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任务还是立德树人,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守好“生命线”,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接下来,还要在“三个着力”下功夫。一是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研究、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政课和专业课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二是着力夯实日常思政工作基础。将日常思政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融合起来,与学生成长过程结合起来,与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综合起来,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分层次的网格化教育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配齐配强两支队伍。三是着力做好《意见》落实工作。在支持政策、专项经费、评价指标进行探索,加强顶层设计,用大思政引领改革、协同联动推动改革、机制建设贯穿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