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要闻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文学节”亚太国家巡回论坛在我校举办

阅读量:

新闻来源:丝路学院 采写:李俊杰 审稿:王金玲

10月9日至12日,我校和俄罗斯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滨海边疆区分会举办“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文学节”亚太国家巡回论坛“文学之桥:面对面”。校长韩业出席论坛。论坛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丝路学院院长王金玲和亚太地区俄语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祖布里茨基共同主持。

“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文学节”自2018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创立以来,已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举足轻重的文化盛会和文学交流、品鉴、分享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汇聚了中俄文学、教育及出版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包括俄罗斯记者联盟滨海边疆区分会主席、“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文学节”组委会主席维克多·安德烈耶维奇·苏哈诺夫等俄方嘉宾,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任白,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作为巡回论坛中国之行的开篇之站,不仅彰显了我校在俄罗斯学术与文化交流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中俄文学交流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论坛开幕式上,韩业介绍了我校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人文合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强调交流活动对于加深中俄两国友谊、拓宽合作领域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韩业希望与会人员能把握与中俄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展实质性深入合作。同时,他勉励同学们要加倍努力,不断精进俄语水平,全面提升双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讨论会上,双方聚焦人文领域合作、俄罗斯民族精神、伦理文学批评、文学翻译的艺术与挑战、已成功实施的中俄项目、图书出版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外国作者参与远东文学奖经验等多个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作家、出版商与吉林省高校教师和学生代表围绕“文学在加强中俄关系中的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任白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并特别推荐了胡冬林和苇岸两位作家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双方还深入交流了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多模态表达方式,以新颖的手段展现文学作品的内涵,探索与读者互动的新模式,以进一步拓宽文学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学校还举办了俄罗斯文学作品展,展示了我校俄语团队多年来所从事的文学翻译项目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窗口。

此次论坛为中俄文学交流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为我校俄语翻译硕士培养及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特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获得了更多接触俄罗斯文学最新发展趋势及热门作品的机会,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中俄双方的学者深入交流文学合作的宝贵经验,共同探索文学翻译和中俄图书出版领域所蕴含的广阔合作潜力。

审核发布: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迪

最新动态
  • 学校举办2025年秋季干部教育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落实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党建重点任务实际需要,8月23日—27日,学校举办“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暨2025年秋季干部教育培训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处级干部和处级组织员170余人参加培训。开班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巩英春主持。学校党委书记所永吉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此次培训班是学校在全面总结“....

  • 基层动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观摩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主题集体备课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了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观摩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主题集体备课活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现了吉林近现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吉林人民和爱国人士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参观过程中,教师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认真聆听每一个历史故事,....

  • 媒体长大│吉林新闻联播报道我校思政课教师观摩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开展主题集体备课活动

    8月28日,我校思政课教师走进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在集体备课现场,教师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展品、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吉林新闻联播对此进行报道。.

  • 《吉林日报》报道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上荣获佳绩

    近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公布。其中,我校特殊教育学院学生王可闻获得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金奖,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师王志宇、特殊教育学院教师程爱琪和刘禹含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吉林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 2025年暑期校友返校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暑假,学校迎来四批校友返校,财会1965届前辈、特殊教育学院2001级学子、音乐学院2007级校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1级校友再聚长大,重温青春记忆,再续师生情谊。校友们先后参观了校史馆、教学楼、操场、宿舍楼、林荫道等场所。行走中感受母校的过去与现在,用脚步丈量情怀,用镜头定格美好。进入教室参观,重温上课的情景;在食堂就餐,回味学生时代的味道。为做好校友服务工作,校友工作办公室特别推出“七个一”温情工程:....